內容提要:【移風易俗包括哪些方面】熱度:40
1. 社會文明禮儀包括哪些
1、文明就餐:
文明用餐使用公筷,按需點餐踐行光盤,切莫喧嘩輕聲細語,切勿貪嘴拒食野味。
2、文明旅游:
心懷敬畏尊重歷史,入鄉隨俗愛護古跡,排隊守序彰顯禮儀,切勿喧嘩影響他人。
3、文明上網:
不信不傳網絡謠言,抵制拒絕不良信息,文明健康使用網絡,傳播網絡正能量。
4、文明排隊:
遵守秩序先下后上,一米距離安全有序,愛護老弱主動禮讓,言行舉止文明有禮。
5、文明出行:
遵守規則各行其道,一盔一帶安全常在,禮讓行人溫馨體貼,切勿酒駕隨意飆車。
6、文明養犬:
養犬登記烈犬不養,注射疫苗佩戴嘴套,遛狗牽繩清理便便,愛護花草和諧家園。
7、隨手志愿:
關愛陪伴孤寡老人,用心呵護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傳遞社會向善風尚。
8、重信守諾:
誠實無欺講求信用,內誠于心外信于人,誠信經營公平買賣,重信守諾蔚然成風。
9、垃圾分類:
混放亂丟污染環境,分類回收變廢為寶。垃圾分類舉手之勞,生活健康綠色環保。
10、節儉辦酒:
婚喪嫁娶切勿鋪張,大操大辦不合時宜。新事新辦風朗氣清,移風易俗文明氣象。
2. 文明禮儀都包括哪些方面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 。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范。這里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比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比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視禮儀的國度,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儀是一個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評價標準,一個人有禮儀就可以被重用,就能成大事,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為別人的榜樣。在現實社會中:你是否有禮儀,就反映了你是否能更好的立足于社會,能否得到更好的發展。生活中,學習中,等等只要你注意好禮儀,你會收到別人的另眼相待的,你會收獲不同的東西。
禮貌,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禮節是禮貌的具體表現形式,是禮貌在語言、行為、儀表等方面的具體規定。禮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交際場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頌、問候、致意、哀悼、慰問以及給予必要協助和照料的慣用形式,是社會文明的組成部分。從形式上看,它具有嚴格的儀式;從內容上看,它反映著某種道德原則,反映著對他人的尊重和友善。
在國際交往中交際禮節也是各式各樣的,日常見面禮節就有鞠躬禮、點頭致意禮、舉手注目禮、握手禮、吻手禮和接吻禮等。雖然現代社會的交際禮節有從簡及趨向一致或相通的趨勢,但是,各國人民的文化特征是客觀存在的,使用起來就存在著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不同習慣。因此,我們平時應十分注意不同禮節的具體運用,在交往時必須注意尊重對方,以避免出現“失禮”的行為。
禮貌、禮節、禮儀都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其區別在于:
(1)禮貌是禮的行為規范。
(2)禮節是禮的慣用形式。
(3)禮儀是禮的較隆重的儀式。
儀式:典禮的秩序形式。
儀容儀表:是個人精神面貌和禮儀素養的直觀體現,折射的是工作狀態、干事作風。
3. 文明禮儀分為哪些禮儀
1、能夠使用文明語言。當你看到老師禮貌地禮貌地、禮貌地問候客人時,禮貌地向同學打招呼。
2、不要在走廊里大聲說話,保持安靜。
3、熱情待人,講蒲通華,見老師,不直接罵人,用敬語。
4、進入辦公室先敲門,不要打擾別人的工作,休息,說話要有禮貌。
5、不要在課桌、椅子、建筑物和學校墻壁上亂涂亂畫。打掃時小心不要濺水。
6、在休息期間做有用的游戲和活動,不要做危險活動。
4. 文明禮儀的種類有哪些
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到今,源遠流長。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文明禮儀更是成為交流、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舉止,是當前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務有實效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孝敬父母、尊重老師、關愛他人等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八大文明禮儀是什么
1、儀表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表情狀態、身體姿態、面容發型、穿著打扮等方面講究文明禮儀,做到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型自然、儀態大方。
2、言談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語交談、正式場合交流等方面講究文明禮儀,做到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3、待人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場合交往等方面講究文明禮儀,做到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
4、行走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講究文明禮儀,做到遵守交規、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5、餐飲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場所用餐、社會交往聚餐等方面講究文明禮儀,做到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
6、游覽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參觀時講究文明禮儀,做到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7、儀式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參加升國旗、入隊、入團、畢業、傳統民俗等儀式活動時講究文明禮儀,做到按規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8、觀賞之禮: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在觀看文藝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場合講究文明禮儀,做到遵守秩序、愛護環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
樹立“八個文明形象”:
1、儀表文明:面容整潔、衣著得體、發型自然、儀態大方
2、餐飲文明: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
3、言談文明:用語文明、心平氣和、耐心傾聽、誠懇友善
4、待人文明:善待景觀、愛護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5、行走文明:按規行禮、心存敬畏、嚴肅莊重、尊重禮俗
6、觀賞文明: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寬容禮讓、誠信待人
7、游覽文明:遵守交規、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讓座
8、儀式文明:遵守秩序、愛護環境、專心欣賞、禮貌喝彩
5. 講究禮儀規范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1)上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應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師上課,當教師宣布上課時,全班應迅速肅立,向老師問好,待老師答禮后,方可坐下。學生應當準時到校上課,若因特殊情況,不得已在教師上課后進入教室,應先得到教師允許后,方可進入教室。
(2)聽講:在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解,注意力集中,獨立思考,重要的內容應做好筆記。當老師提問時,應該先舉手,待老師點到你的名字時才可站起來回答,發言時,身體要立正,態度要落落大方,聲音要清晰響亮,并且應當使用普通話。
(3)下課:聽到下課鈴響時,若老師還未宣布下課,學生應當安心聽講,不要忙著收拾書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響,這是對老師的不尊重。下課時,全體同學仍需起立,與老師互道:"再見"。待老師離開教室后,學生方可離開。
2、服飾儀表:穿著的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后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你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同學間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禮貌用語稱呼同學。在有求于同學時,須用"請"、"謝謝"、"麻煩你"等禮貌用語。借用學習和生活用品時,應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應及時歸還,并要致謝。對于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后等,不應嘲笑、冷笑、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評頭論足,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5、集會禮儀:集會在學校是經常舉行的活動。一般在操場或禮堂舉行,由于參加者人數眾多,又是正規場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會中的禮儀。升國旗儀式: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升降國旗是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要定期舉行升國旗的儀式。升旗時,全體學生應列隊整齊排列,面向國旗,肅立致敬。當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直至升旗完畢。升旗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活動,一定要保持安靜,切忌自由活動,嘻嘻哈哈或東張西望。神態要莊嚴,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應抬頭注視。
6. 社會文明禮儀有哪些
“六個文明”是指“入校文明、班級文明、課間文明、寢室文明、就餐文明、離校文明”。
1、入校文明。保持學校門口及校路衛生整潔,創建美麗校園環境;著裝規范,自覺排隊走入校門,走路時要規范并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尊敬師長,主動和門衛及值班老師打招呼;來校送學生的車輛安全有序,不用擠,互相禮讓;學生能主動遏制不良行為,自覺維護學校形象,視校為家。
2、課間文明。進出教室要有序,排隊不擠、互相禮讓;要做積極有益的游戲,團結同學,增進友誼;文明休息,愛護公物,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尊敬師長,見到老師主動問好;積極為班級做好事,維護班級形象,為班級榮譽而努力。
3、班級文明。保持班級衛生整潔,創建文明學習環境。上課學習氣氛濃厚,活而不亂;尊敬師長,主動向老師問好;
都能自覺地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誠實謙虛,自覺為班級做好事;班級每一個成員都能為班級榮譽努力;在參加集體活動時,有較強的自控能力,維護班級形象;班干部對工作認真負責,有強大的團隊精神。
4、寢室文明。寢室是學生的溫馨港灣,寢室的精神面貌與學生的人格培養息息相關。建立《寢室文明公約》,每天打掃寢室衛生,認真整理床鋪,整齊擺放好室內物品。
自覺遵守作息時間,維護寢室環境整潔,相互團結,彼此理解,彼此包容,共同融入寢室生活家庭,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學校以創建文明寢室活動為突破口,推動寢室文明的形成。
5、就餐文明。節約體現一個人的道德素養,是一個人的內在體驗。學生下課站成一隊去餐廳,自覺排隊打飯,保持良好就餐秩序。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不亂扔雜物和食物殘渣。自覺回收餐具,吃完飯后隨手將餐具放到回收處。不在餐廳內大聲喧嘩,保持安靜的就餐環境。
養成節儉用餐、安全用餐、衛生用餐的生活習慣,將儉以養德、儉以養性、儉以養身的理念變成就餐文明的動力。
6、離校文明。自覺保持學校門口及校路衛生整潔,共創美麗校園;著裝規范,自覺排隊走出校門,走路時要規范并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尊敬師長,主動和門衛及值班老師打招呼;來校接學生的車輛安全有序,不用擠,互相禮讓;學生能主動阻止不良行為,自覺維護學校形象,視校為家。
7. 社會文明禮儀包括哪些方面內容
1、保護環境,強化生態倫理觀念:
環境道德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人們應當熱愛大自然。熱愛大自然,實質上也是對人類本身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牛命價值的重視
2、遵紀守法,自覺維護公共秩序:
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必須具有很強的法治意識,有必備的法律知識,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認真執行各項法令、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
3、愛護公物:
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會的公用設施,如公路、鐵路、水電線路、通信設備、衛生消防設施等等,能否受到妥善保護,使之發揮作用,都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
4、助人為樂:
要求盡一切努力保護兒童,尊重婦女,尊敬和關懷老年人,尊重和愛護人才,關心幫助鰥寡孤獨和殘疾人,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
5、文明禮貌:
我們可以說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趨勢,是由野蠻向文明的過渡,由野蠻人變為越來越文明的人。所以,人類行為文明的基本規范,就成為現代社會公德的一個首要內容。
8. 文明禮儀分為哪幾種
我認為個人禮儀包含這三個:儀表,言語,儀態舉止。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人們對文雅的儀風和悅人的儀態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隨著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日漸頻繁,人們對個人的禮儀更是倍加關注。從表面看,個人禮儀僅僅涉及個人穿著打扮、舉手投足之類無關宏旨的小節小事,但小節之處顯精神,舉止言談見文化。個人禮儀,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不僅事及個人,而且事關全局。若置個人禮儀規范而不顧,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柄,小到影響個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響社會組織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
強調個人禮儀,倡導現代文明,旨在提高個人禮貌素養。強化公民的文明觀念。
9. 社會文明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1、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愛國、守法、講道德。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是維護社會成員之間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秩序、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
2、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敬業、愛崗、奉獻。
職業道德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忠于職守,樂于奉獻;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依法行事,嚴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務社會。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
3、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和睦友憐。
家庭美德,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調整家庭成員間關系、處理家庭問題時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規范。家庭美德的內容: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4、個人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善良、勤勞、愛國愛家。
在人格心理學內,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給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包括力量,勇氣,自信等,都可稱之為美德。在積極心理學中,美德是性格優勢的上位概念,不同的性格優勢可以匯聚成不同的美德。
10. 社會文明禮儀包括哪些內容
禮儀有社交禮儀、飯桌禮儀、化妝禮儀、電話禮儀和商務禮儀等。
1、社交禮儀: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在進行社交時,要注意服飾的搭配,應符合自己的體形,體現個人的特點;坐姿;站姿等。
2、飯桌禮儀:就是指在吃飯用餐時在餐桌上的禮儀常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入座的座次、座位;進餐時不要發出聲音、不要打嗝;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等;
3、化妝禮儀:化妝要根據時間場合而定。一般在工作時間、工作場合只允許工作妝(淡妝),濃妝一般晚上才可以用。在外出旅游或參加運動時,最好不要化濃妝,會在自然光下顯得特別不自然。
4、電話禮儀:在撥打電話時,要選擇對方方便的時間,用餐時間前的半個小時,若你不請人家吃飯的話,不適合打電話。
5、商務禮儀:在商務活動中體現相互尊重的行為準則,是商務活動中對人的儀容儀表和言談舉止的普遍要求,為了體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且商務禮儀會更加嚴肅,嚴謹。